|
|
|
媒体关注 |
|
|
“黑莓风波”的现实意义 |
源自:金羊网 -- 新快报
继谷歌因为街景车涉嫌非法收集家庭Wi-Fi网络信息而遭遇麻烦之后,另一家知名的加拿大公司RIM生产的黑莓手机最近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德国、印度等国也遭遇了麻烦:这些国家或是颁布禁令,或是发出警告,部分或全面禁止使用黑莓手机的某些功能。理由则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
比较有趣的是,从8月6日开始,才有新闻报道称RIM的母国政府加拿大外贸部长开始与阿联酋就此事进行接触,反而是加拿大的好邻居美国看不下去了,美国国务院仗义执言地跑出来对阿联酋宣布的禁令表示遗憾,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介入了相关的谈判。
美国的介入,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这些国家担忧的关键所在———问题不在黑莓本身,而在于黑莓对国家权力的挑战,更具体地说,是对国家控制信息能力的挑战。
回到基本的技术层面,这次惹上麻烦的恰恰是黑莓手机最主要的特色:当1998年RIM公司把黑莓弄出来的时候,他们做的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台“移动电子邮件系统终端”。其目标群锁定在具有企业级应用的客户上,以推送式电子邮件(就是常说的Push Mail)为最主要的卖点,确保无论身处何地,客户能够“安全”地接入其企业内部电子邮件服务器。通俗地说,当任何一个人、一群人在使用黑莓彼此进行通信时,即使有人从公开网络上截获了他们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仍然是处于加密状态,内容很难或者无法被破解。大型公司当然很喜欢它,因为这可以避免对手刺探情报;但同样需要进行秘密联络的恐怖分子、人权团体以及诸如此类的组织对黑莓更是青眼有加,因为这同样意味着可以进行秘密而安全的通信,无需受到监控,政府显然就比较头大了。
从这点来看,此类纠纷的发生与2010年谷歌计划撤离中国大陆市场的风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持续增长的信息技术赋予非国家行为体挑战国家权力的新能力,并且与特定国家联合实施这种挑战;另一面就是感觉受到某种“生存性威胁”的国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对这种挑战。
从政府立场来看,各国各自为政来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包括加密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在内的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日益要求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一套通用的信息管控标准,对相应的挑战作出回应。占据先发优势的国家如何与担忧安全和控制能力的国家达成妥协,建立和健全管理全球信息空间的通用标准或者说国际标准,将日益成为值得各方关注的重大命题,“黑莓风波”的意义,也在于此。
原文链接:
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0-08/16/content_900780.htm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