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媒体关注 |
|
|
电话诈骗日益猖獗根治需完善信息安全机制 |
源自:通信信息报
电话诈骗犯罪行为很猖獗,花样不断翻新。据《北京晨报》报道,今年1月至9月,北京市电话诈骗犯罪突出,诈骗金额超过1.6亿元。仅8月以来,北京市电话诈骗发案1140余起。另从北京警方获悉,下一步,北京警方将协调各大银行设立“电信诈骗账户黑名单库”,由银行在汇款环节向群众进行劝阻提示,第一时间为侦查破案获取线索。
电话诈骗涉及两岸的民生问题。据中新网报道,马英九近日对外表示,去年与大陆签署“两岸共同打击犯罪的协议”,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2006年,诈骗电话或者诈骗所造成的损失总额有185亿新台币,今年预计会降到65亿元,大概只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不法分子采取拨打电话、编发短信、网上购物等方式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獗。此类犯罪借助现代通讯网络,冒充国家职能机构,借助任意显号软件,发布虚假信息,骗取群众财产,涉案金额巨大,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据公安机关透露,骗子基本套用 “电话欠费”、“涉嫌洗钱”、“转入安全账户”等老台词,上当者不在少数。公安机关提醒,用户不要轻信陌生人来电,不要将银行卡、网上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向他人透露,不主动向陌生人汇款。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广大老百姓提高警惕,还无法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斩断背后“利益链条”才是治本之道。如今,你只要打开网页,网上叫卖“用户个人信息”比比皆是。个人隐私被泄露,个人隐私被非法盗卖,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要解决此类问题,个人信息安全立法保护迫在眉睫。“这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现实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此,要杜绝用户的信息泄露,应尽快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立信息安全的法律原则和基本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铲除滋生电话诈骗犯罪的土壤,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
原文链接:
http://tech.jrj.com.cn/2010/09/2711018236736.shtml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