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一直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道路,以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在刚刚闭幕的2010中关村论坛上,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培育与发展,中关村已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正在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中关村拥有国内乃至全球最密集的高端科技研发创新资源,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关村国家级高端创新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中关村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7个,占全国总数的77.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7个,占全国总数的47.4%;国家重点实验室82个,占全国总数的37.3%等。此外,101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联想、百度、华锐、华为、腾讯、迈瑞等国内领军企业都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
中关村开展的一批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也使其占据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主力军的地位。截至2009年年底,中关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计达1100余项,涉及核高基(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等11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一批产品和技术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民生改善工程中得到示范应用。
通过研发,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标准专利脱颖而出,迅速占领了产业发展制高点。由中关村企业牵头主导、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达100余项,年专利申请近15000项,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比例超过60%。
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中关村整合产业链各环节资源优势,组建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新的产业联盟,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开展示范应用等,并通过产业联盟的组织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集群优势。目前,中关村已有产业联盟42家,参与联盟的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
高端产业集群云集
作为我国信息网络产业的发源地,中关村已形成了我国基础最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产业链条最完善的信息网络产业集群。
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的统筹机制,2010-2014年5年内拟安排300亿元作为统筹资金,通过政府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并带动战略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目前已有85个项目纳入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支持金额达到34.74亿元,包括中国科学院龙芯CPU项目等重大项目。
为使中关村早日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北京市统筹行政资源,在一区多园的基础上实施了高端产业聚集工程,打造中关
村科学城和南北两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增强跨行政区的统筹协调服务能力,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协调发展。
同时,中关村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海外高端创新人才,并通过核心人才引进核心团队、核心团队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与全球创新发展保持同步。据统计,2009年中关村留学归国创业人员累计达1.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近1/4,居全国首位;中关村拥有留学生创办企业累计达5000家,是国内留学生创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中关村现有留创园29家,在孵企业1200余家。2009年中关村吸引外籍和港澳台人员达到7608人,同比增长34%。
成为创新驱动强大引擎
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源地,中关村通过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以及先进管理模式的整体输出,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沿海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
中关村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竞争优势明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关村引领我国重点产业发展,在软件信息及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中关村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为国家安全、防灾减灾、重大活动、重大工程、节能减排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关村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近1/3,近70%输出到京外地区,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批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为各地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关村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做出突出贡献。中关村在培育创业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通过共建科技园等方式向京外输出,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
“中关村目前已出台了一大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十百千工程、瞪羚计划、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关键技术示范工程等,这些都为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人才特区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周云帆介绍说,中关村未来的目标是,到2015年,在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产业主导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和若干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国际知名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国内领先,有效带动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激励、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基本建立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产业发展环境;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