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已形成设施优势、用户优势和应用优势三大优势凸显的一个新兴行业,一批企业跻身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行列,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网络治理持续推进,行业生态明显改善,中国互联网发展道路逐步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在7月11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融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我国互联网正变得更智慧。“人工智能技术将把我们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带入智慧互联网时代。”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在大会上表示,未来的智慧互联网技术将不仅提供数据采集、存储与共享等基础性服务,还会提供实业创新与转型的认知性决策和方案。
智慧互联网推动了商业模式的革新。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认为,技术革新往往是商业变革的先导,互联网技术正是当代社会化商业模式的鲜明催化剂。客户导向、员工能动、全球资源,是社会化商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这些理念往往很早就有提及,但真正落地还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有力支撑。
智慧互联网优化了用户体验。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举了一个鲜活的事例:“我曾和马云聊起‘双十一’货物供应的问题。他介绍说,人们常常在‘双十一’之前将货物放到购物车里,这为阿里巴巴分析什么地区的人喜欢购买什么样的商品提供了可能。于是我们把货物预先配送到附近,此后的物流环节就大大缩短了。”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还不尽如人意,出现官方比民间热、信息产业比传统产业热的不平衡现象,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还在观望。”邬贺铨建议,应进一步改进技术服务,引导企业技术升级;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培育新技术和传统产业两栖人才;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以安全促发展;推动立法保障,加强数字化时代的诚信建设;推动行政体制机制改革,迎合新业态发展需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紧密融合,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是自发而非设计的过程,唯有激发企业家的自发、自觉创新意识,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行业的问题,并给予其良好的产权保护和法治环境,才能更好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发展。
安全和发展历来被誉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释放增长红利的同时,也对全球网络环境治理、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今年5月“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多时,对多国政务、医疗、办公系统等造成了严重破坏,更使得网络安全问题从弱感知变成了强感知,使无数民众从围观者变成了间接受害者。
对此,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网络空间已成为新型战场,网络攻击越来越防不胜防,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不可估量。勒索病毒事件反映出,网络战再也不是“神话”,它不费一枪一炮就能实现传统战争破坏的目的,而且有长期化、常态化的趋势。这更体现出建设全新的网络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齐向东建议,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和人民切身利益,必须“四大对策”齐头并进,具体包括把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应急响应作为网络安全的核心,把终端、网络、服务器三方联动的防护体系作为应急响应的关键,推动安全行业演变为人才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推动国家网络安全投入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尽快补齐。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认为,网络安全攻坚战具有长期性和紧迫性。他表示,要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加强立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络生态治理,通过落实强化互联网的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格外重视网络主权和国家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要以发展与安全协同并进来推动融合发展行稳致远。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体系,不断突破网络安全核心关键技术,协同联动,推动形成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合力。”苗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