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来说,笔者早在2013年美国务卿克里首次访华当日,于环球时报发表“以我为敌,美网络战略误判很严重”一文,告诫克里,以中国为网络空间最大“假想敌”,美国战略误判蕴藏巨大风险,愿美国纠正与我为敌的战略误判,走到防范网络恐怖袭击的正确道路上来。不幸被言中的是,克里回国仅几日,就发生了波士顿恐怖爆炸。但愿美国幡然醒悟,倾听中国主张,以“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国际社会一道,起步走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未来网络世界。
秦安:打开网攻大门的美国怕中国?
【2014年11月22日】当中国敞开世界“第一网络用户大国”的怀抱,在乌镇召开主题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时,大洋彼岸的网络抹黑“升级版”不期而至。拥有世界最强大网攻力量的美网络战司令官迈克•罗杰斯20日警告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和“一两个其他国家”有能力对美国发动关闭电网和其他关键系统的网络攻击。
罗杰斯在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声称,“所有这些都使得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将会看到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听这话似乎他掌握了大量情报。而纵观其言谈,所谓的推断依据是,“此前有私营公司提供的一份报告声称,美国的电网和其他关键系统被来自中国的黑客入侵,似乎预示着可能的攻击行动。美国的对手对美国进行着例行侦察,这使得他们有能力阻断涉及所有方面的工业控制系统,包括化工和水处理设施等等”。
与这位司令官充满“似乎”之词的语调不同,笔者完全可以肯定的是,罗杰斯虽是情报分析高手,但其推理能力实在不敢恭维。笔者还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警告的对象绝对不应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和网络恐怖主义分子。
事实上,借2013年、2014年两次抹黑中国“网络窃密”之机,美国已将网络战部队从40支大幅扩编至133支,再加上2010年瘫痪伊朗1000多台核设施的“震网”示范效应,美国已经事实上打开了网络攻击摧毁实体空间的大门。与此同时,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凸显。早在2013年12月,联合国已通过第2129号决议,号召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响应,17日在北京举行了全球打击网络恐怖主义论坛。20日乌镇大会也将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作为专题讨论。而恰在此时,作为恐怖主义最大受害国的美国,避开重要威胁,剑指中国,给乌镇营造的晴朗环境带来了危险的“网络雾霾”。
与山姆大叔完全不同的是,作为网络攻击的最大受害国,中国采取了共享共治、合作共赢的积极态度。通过国际互联网,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显然,美好的愿望不能代替现实的威胁。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山姆大叔网络抹黑中国已经从“窃取商业机密”上升到“网攻基础设施”,版本明显升级。这是否预示着,在完成大幅扩编网攻部队之后,美国要借机推出网络战规则?事实上,罗杰斯自己给出了答案。他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国政府希望能够建立一套国际行为准则,制约网络战争。他说,“我们应该给进攻性的行为下一个定义,规定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战争行为。”而这一切表明,美国已经全面做好了发起一场网络战争的准备,爱好和平的人们必须保持战略清晰、高度警惕,并采取切实的行动积极应对。
环球时报:“中国网络威胁”再遭热炒 美才是“网战主角”
“中国能够通过网络攻击瘫痪美国的电网、水网、航空系统和金融网络。”虽然来自美国的类似指控已算不上多么新鲜,但最新发出这一指控的人绝对“新鲜”——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网络战司令部司令迈克尔•罗杰斯。作为美国最高网络战指挥官,罗杰斯当地时间20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这番表态,被认为是美国政府迄今就可能遭受重大网络攻击所发出的最明确警告。为凸显“形势危急”,罗杰斯强调,灾难性网络攻击只是时间问题,“2025年前将看到惊人事件发生”。从声称中国黑客窃取情报,到中国网攻瘫痪美国,美国对“中国网络威胁论”的渲染顺着梯子一路往上爬。军事实力弱于美国的中国真能“另辟蹊径”, 在网络空间令山姆大叔瑟瑟发抖吗?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多名中国网络专家认为,美国能编出这样的“精彩剧本”很可能并非“灵光闪现”,至少说明美国已拥有这种能力。作为网战赛场上的“首席球员”,美国口口声声称面临威胁,那其他国家怎么办?
罗杰斯20日大谈中国网络攻击能力时,却有意忽略了美国网络攻击的手段和能力。而外界几乎一致认为,美国才是这方面的“头号杀手”。《俄罗斯报》21日题为“木马代码”的文章称,目前世界在网络空间展开激烈竞争,美国是在网络领域最先进和防护最好的国家,网络战能力世界最强。斯诺登曾透露,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攻击国,几乎侵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网络,除了窃取国家机密外,还监视世界众多国家的网民。
“网络战争的主角”,德国《图片报》称,间谍、恐怖主义和数据窃取——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犯罪现场。斯诺登揭发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丑闻是一个转折点,NSA不可否认犯下网络罪责的事实。现在“网络战争”中最大牌的球员是美国,它是首席球员。斯诺登只揭开了冰山一角,美国几乎掌握全球通信数据,默克尔手机窃听就是他们的“杰作”。仅在2011年,美国网络司令部就执行了231次攻击行动。
“美国应该首先警告自己,正是它带头对别国进行网络攻击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对网络空间的破坏非常大。”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此前频频指责中国通过网络窃取情报,现在升级到指责中国威胁美国电网,这等于网络抹黑中国的升级版。以前出现博人眼球的事件后,美国往往会有大的动作。比如去年美国网络安全公司Mandiant披露所谓的中国黑客部队后,美国大肆扩展了网络战部队。这次可能也会有下一步的动作,比如推出网络战条例,表明美国网络战准备工作完成。
事实上,作为监听丑闻主角的NSA至今仍面临公众压力。美国《国际商业时报》21日在题为“中国如何能够‘弄残’美国电网”的报道中称,罗杰斯在美海军任职数十年。在斯诺登曝光美国监控计划一年后,他今年4月取代亚历山大出任NSA局长和网战司令部司令。路透社称,在罗杰斯作证两天前,一项检查NSA收集电话记录的议案在参议院未能通过。隐私保护人士现在需要重新寻求通过立法改变美国的监控规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是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大量的攻击来自美国。中国法律禁止黑客攻击等破坏互联网安全的行为,中国政府坚决打击相关犯罪活动。希望美方停止对中方无端猜疑和指责,从自己做起,采取实际行动,多做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安全的事。
秦安:以我为敌,美网络战略误判很严重
【环球时报,2013年4月13日】美国务卿克里今天将开启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之旅,并重点讨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朝鲜半岛危机和网络安全三个议题。对于网络安全问题,揣测其论调,应如美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指责中国“涉军黑客”时宣称,网络攻击的严重性超过了大规模恐怖袭击。我们有必要告诫克里,以中国为网络空间最大“假想敌”,美国战略误判蕴藏巨大风险。
美国政府著名智囊兰德公司早在2009年就表示,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核武器。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网络攻击直接威胁现代社会赖以运转的信息存储与控制机制,其威慑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原子弹。一是网络战威慑范围更大。目前一枚能量最大的核弹摧毁范围有限。但一次网络攻击,理论上可以瘫痪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二是网络战威慑效果更强。网络战不仅可以在网络空间制造混乱,也可以通过控制攻击实体空间,其匿名性也将使威慑报复陷入混乱。三是网络战威慑实施更快。一个网络天才能够“一键敲击、全球到达”,瞬间发动一场致命的网络攻击,无需核弹打击需求的运载工具。四是网络战威慑方式更多。对一个国家政权来说,网络战不仅可以实施攻击瘫痪其民生基础,而且能通过思想殖民颠覆其国体政体。
面对核威胁,美国将重点放在防止核扩散上,而并非中国的核武器。同样道理,在网络空间,恐怖分子更容易利用“全球一网”的特性,匿名发起网络攻击,结果就如美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去年底所说,可破坏载客火车的运作、污染供水或关闭全美大部分的电力供应,造成大量实体破坏与人命伤亡,使日常运作陷入瘫痪,制造新的恐惧感。而且相比于核扩散,网络战武器既不需要“倾国之力”,也不需要运载能力,一个恐怖分子的个人智慧可能造出网络“超级武器”,一段恶意代码的杀伤力可能胜过传统的任何武器。网络战扩散猛于核扩散,这恰恰应该是被恐怖分子视为公敌的美国最担心的。
为此笔者认为,美国有必要纠正网络空间战略误判,建立确保相互安全的中美网络关系。这种新型大国网络关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扩大共同网络利益。网络空间不仅是实体空间的全息映射,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全新的“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已成为网络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二是形成对等网络威慑。无论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拥有多少共同的利益,都无法回避美国像当年率先拥有了核武器一样具备网络威慑能力。为保持网络空间长久和平,中国必须理直气壮地发展网络战力量,形成与美足以抗衡的网络空间力量。三是确保相互网络安全。中美要在网络空间实现共赢,就必须以确保网络空间相互安全为目的,防范网络武器扩散、防范网络恐怖主义,区别于美苏冷战时期核战略的“确保相互摧毁”,建立“确保相互安全”的中美网络关系,避免恐怖分子掌握超级网络武器。但愿美国纠正与我为敌的战略误判,走到防范网络恐怖袭击的正确道路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