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2015年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我国政府首次确定“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发布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选择部分领域开展试点”,对中国标准化事业改革发展乃至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一个月后的3月11日,国务院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总体要求。2016年3月10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4月25日发布了《团体标准化 第1部分:良好行为规范》,5月4日,建立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我国团体标准开始逐步走向正轨。2017年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修订草案》,27日6个组分组审议,《修订草案》明确了团体标准的合法地位,在审议中得到共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必然成为我国标准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高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建立一年多的时间,截至目前,公开发布的团体标准近1500项。但纵观团体标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发现,对团体标准功能作用的阐述如同整个标准化理论研究领域一样,论述经济效益的多,涉及社会效益的微乎其微,至今尚未见到对团体标准社会效益专门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对我国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厚重的社会作用和冗沉的历史影响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把团体标准已经或正在或即将显现的社会效益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展开前瞻性研究,对团体标准发展、标准化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2 团体标准社会效益实质
2.1团体标准
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最初始于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后蒸汽机、机床等广泛应用,一些分散的单一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的在零部件互通互换基础上实现生产分工专业化、产品零部件统一化的生产方式,美国工业标准化之父惠特尼运用零部件互通互换方法制造来福枪,英国的莫兹利和惠特沃思统一螺旋螺纹和其他零配件标准始创惠氏螺纹,首开了以统一、通用、简便、系列、组合化生产为特征的标准化生产的先河。随着工业化和交通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和国家的贸易往来开始出现,迫切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到19世纪中叶,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为便于贸易和减少生产浪费共同目的,开始在有相同志趣容易联络和集中的同行者之间组成为一个集体,协商零部件生产互通互换问题,产生了团体标准化的雏形,并在各工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公司企业联合成立行业和产业学会、协会,开始专业标准化活动。20世纪初,工业化和贸易往来愈加繁荣,零部件统一互换的协调性组织不断拓展,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应运而生。从标准化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是先有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然后才有行业、国家、国际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是标准体系的基石和前提,是国外标准化活动通行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不是像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这种方式至今仍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体系构成的主要部分。我国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志虽已严重滞后,但毕竟实至名归。团体是指有共同宗旨目的和志趣以一定组织形式自愿组成的集体,GB/T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规范》给出团体标准的定义是:“由团体按照自行规定的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并发布,供团体成员或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已经非常明确地反映了团体标准的本质特征,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无需向行政相关部门报批或是备案,是社会团体的自主自愿行为,尽管《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目前表述与这一界定还不完全一致,但给予团体标准合法地位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与全面改革的深化,终究会还给团体标准以更为本源的面貌。
2.2社会效益
社会一词从字面上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区域和场所聚集的群体。以一定的组织结构、文化模式、生活方式有合作有创造有建设的群居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人类最原始初级的活动事项和行为,首先是为保护自身不被伤害和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经济基础,主要是简单的生产活动。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等级的划分和生存生产职能分工的逐渐明确,慢慢形成了家庭、部落乃至国家等复杂的组织结构。伴随人类实践活动范畴的不断扩展,出现了对群体、群体活动等事项的专门管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分工一步步清晰,人类的实践逐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这些领域又天然地有机联系、互为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由于经济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生产活动是任何区域群体须臾不能离开的最基础的实践,人类在衡量某一活动事项和行为的作用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实用的经济价值,直至发展到现今时代,这种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依然浓重。我国从供给短缺的普遍贫穷步入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但曾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以GDP论英雄,也积累了一些社会问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困惑,成为一时很难甩掉的包袱和缠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确立“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布局和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发展新理念,要求改革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特别是要注重以社会效益推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所谓社会效益就是某一活动事项对一定区域和组织结构群体改革发展稳定起到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思想引领、规律符合、制度保障、动力助推、能量聚集、潜力释放等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某一活动事项的社会效益决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的条件和保证。
2.3 团体标准社会效益
标准化活动产生于工业生产企业,伊始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方便贸易往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以创造利润、增加经济效益为主,这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导致了理论学术界研究标准化和团体标准化经济效益多,研究社会效益少而又少、非常薄弱现象的出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标准化已经从过去主要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互换生产问题,延伸到贸易、服务等各个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层面,标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越来越深刻地渗透影响到广泛的社会领域。从ISO的国际标准看,也早已从传统制造业扩大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领域,并向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碳足迹和水足迹、公共安全和反恐反欺诈反贿赂等领域发展。在我国,标准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ISO大会贺信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来往、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标准不仅给经济增长带来效益,更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标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于人类实践,共同推动时代发展与进步。团体标准社会效益相对经济效益而言,是指团体标准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所起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包括在思想引领、规律符合、制度保障、动力助推、能量聚集、潜力释放等方面产生影响。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改革总目标看,我国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提出,其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广阔和深远。认识不到团体标准的社会效益或者认识不到位,直接制约着团体标准的前进方向和健康持续发展,影响着团体标准经济效益的发挥,必须引起高度警醒和广泛关注。
3 团体标准社会效益概览
3.1推动新一轮思想的解放和统一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是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坚持的认识路线。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一个后金融危机许多国家必然出现必须经历的、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和客观状态,更加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来认识、适应和引领。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既是新常态下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产物,又是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先声和重要引擎。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标志着标准化在改革开放近40年后终于从计划经济阴影束缚中挣脱出来,是党和国家与中国社会在标准化领域的深度思想解放,也许这种思想解放还没有完全彻底,但在为团体标准正本清源、确立合法地位、还给市场主体自主权等方面,不仅为标准化领域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放”“管”“服”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敢于突破意识观念和制度体制的束缚,冲破利益藩篱羁绊的实践范例。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意识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世界进步潮流,真正克服政府包揽不该管也管不了事项等弊端,让市场该做的事情回归了市场,健全完善了国家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治理体制机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极大地拓展了标准化未来发展的空间舞台,为全社会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现实经验。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髓,准确把握标准化规律和市场经济特点,尊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行业在联盟标准和团体标准领域的实践探索,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敢于解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的哲学智慧和理论勇气,为标准化紧贴市场需求快速反应,瞄准科技进步引领市场,抱团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增加标准有效供给,营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为新常态下的新一轮思想解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3.2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社会生产力蕴育在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之中。各类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是社会生产力的丰富宝藏,由他们组成的各种形式的行业产业技术联盟及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聚集着众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方向。标准化作为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是先进科学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作为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可以公开获得保持与最新技术水平同步的公认的技术规则,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和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团体标准的合法合规,使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团体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各个成员自主自愿的应用实施,为多年来禁锢在各类团体中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释放提供了巨大空间。团体标准的培育发展,有利于行业团体把各成员单位经过一代或几代人积累的工艺流程、过程控制、关键核心技术、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等综合成果全部调动起来,经过协商一致,形成自主自愿的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则,并通过及时修正或修订吸保持与最新技术水平同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解放和发展。有利于打破一些企业长期依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服务在低水平徘徊,缺乏创新突破的惰性,始终用同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带动或倒逼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企业,用市场机制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自发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整合产业关联度较高、技术依存度较强企业的前沿技术、管理模式甚至知识产权专利,组织成员单位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把包括专利在内的科技发明、技术革新、研究创新成果按规定程序巧妙地植入团体标准,通过标准化实施转化到再生产过程,并不断传播扩散,积极把团体标准技术要求向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渗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3.3推动社会活力的解放和增强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极大地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其建立和完善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机制,还原了社会团体的主体地位,给了各种形式的行业产业技术联盟及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群体制定和实施标准的自主性和自主权,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打破了僵化局面,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全国成千上万的有着共同宗旨目的和志趣以一定组织形式自愿组成的集体,以其能够动员到的各种社会资源,集聚共同体场域内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形成特定的技术规则,并及时公开获得保持与最新技术水平同步,必将带来标准化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群体社团作为活跃的社会细胞,其标准制定与实施主体地位的合法合规和自主权的确立,将使长期在标准领域受到桎梏和压抑的责任意识、主观能动性、生产热情、创造激情得到释放,在制定与实施标准方面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将是各团体秉承标准化民主协商一致、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的胸怀和原则,在市场大潮中的竞技和争先,有利于克服垄断和恶性角逐,有利于协商解决市场主体间的矛盾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团体标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团体标准的自主制定、自由选择、自愿采用特性带来了其快速响应市场的敏感性、及时性和灵活性,对市场需求侧能够迅速组织抱团研发,有效整合成员内各个企业的技术力量,提升企业的科技成果创新的速度和效率,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和标准制定周期,对供给侧快速进行技术改进和结构性改革,很快形成生产能力,提高团体成员单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先进性。团体标准制定与实施,其成员单位不断掌握行业市场需求和国内外领先技术,是紧跟世界前沿合作研发的过程,有利于在标准领域与国际接轨,加之制度机制的灵活性,在高精尖领域很容易把团体标准直接上升为国际标准,闯出一条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高效便捷路径,为强化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话语权,扩大中国产品与服务的影响力和世界市场占有率增强了内生动力。团体标准的培育发展,将对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方面产生深刻的启示与影响,弛而不息地推动社会活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增强。
4 团体标准社会效益前瞻研究意义
对团体标准社会效益开展前瞻研究,填补这一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空白,界定和阐述团体标准社会效益的内涵和实质,明确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对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和统一、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推动社会活力解放和增强的重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标准化改革的客观需要,是确保团体标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认清团体标准厚重深远的社会效益,有助于团体标准在全社会的认识深化,引起全社会对团体标准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形成团体标准发展的良好制度和社会环境;有助于社会团体标准发展方向的校正导航,指导社会团体始终在推进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明确社会责任,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与使命担当;有助于团体标准效益潜能的综合释放,在有序竞争中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的健康释放;有助于团体标准持续发展的动能牵引,发挥团体标准的创新驱动效应,为团体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作者简介
田晓平:河北省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本科,副教授,从事标准化管理和研究工作。
|